A | A | A

第26章 吴哥故人

趣书网 更新最快! 国运续命:我在南宋当抖音昏君 http://qutxt.com/book/RNA6.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真腊海岸的晨风带着温润的草木气息,吹散了海上七日的腥咸与绝望。当陆秀夫抱着赵昺,在陈冲、江万里等残存护卫的簇拥下,踏上那座简陋却飘扬着大宋龙旗的木质码头时,脚下坚实土地的触感,几乎让这群在生死线上挣扎了太久的流亡者热泪盈眶。

“陛下!我的儿啊!”

一声撕心裂肺、饱含无尽思念与后怕的哭喊,穿透了码头上人群压抑的激动呜咽。身着素色宫装、面容憔悴却目光灼灼的杨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几乎是踉跄着扑了过来。她颤抖的双手一把将陆秀夫怀中的赵昺紧紧搂入怀中,滚烫的泪水如同决堤般涌出,滴落在孩子同样被泪水濡湿的小脸上。

“娘…娘亲…”赵昺的小脸埋在母亲熟悉的怀抱里,连日来的惊恐、委屈、疲惫如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终于放声大哭起来。这稚嫩的哭声,瞬间引爆了码头压抑己久的情绪。幸存的水手、士兵、工匠、妇孺,看着眼前飘扬的宋旗,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小皇帝母子团聚,再也无法抑制,或嚎啕大哭,或跪地叩首,或相拥而泣,整个码头陷入一片悲喜交加的海洋。

陆秀夫、林景熙、张伯淳等人,强忍着汹涌的泪意,郑重地向杨太后行大礼。陆秀夫声音哽咽:“臣陆秀夫,奉先帝遗命,护陛下突围南狩,幸赖祖宗庇佑、太后洪福,今日终得觐见太后!臣…万死…未能护得社稷周全…” 说到最后,己是泣不成声。

“陆相公!林相公!诸位忠臣义士!快请起!”杨太后一手紧抱着赵昺,一手虚扶,泪水涟涟,“是你们…是你们保住了大宋最后的血脉!是你们让昺儿平安归来!此恩此德,哀家…哀家与大宋子民,永世不忘!”她的目光扫过那些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眼中却燃烧着劫后余生火焰的军民,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母仪天下的决绝,“诸君!你们都是大宋的功臣!今日,我们母子团聚,君臣重聚,便是在这异域他乡,大宋的魂,就还没散!”

“大宋万岁!太后千岁!陛下万岁!”码头上,无论是先期抵达的遗民,还是刚刚登岸的幸存者,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云霄,久久回荡在真腊的海岸线上。

杨太后身边,一个与赵昺年纪相仿、面容有几分相似的男孩,在侍从的引导下,怯生生又充满好奇地看着这一切。他便是广王赵昰。杨太后轻轻拉过赵昰的手,放在赵昺的手上:“昰儿,这是你皇兄,快叫皇兄。”

“皇…皇兄…”赵昰小声叫道,乌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懵懂和依赖。

赵昺止住了哭泣,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弟弟,又感受到母亲手掌的温度和脑海中那提示着“血缘确认”的平稳信息流(**【核心指令:确认亲属。状态:安全。】),** 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亲近感油然而生。他伸出小手,轻轻握住了赵昰的手指,用力点了点头。

**【阶段性目标达成:核心人员汇合。安全系数:高。】** 旁白冰冷的提示,此刻也仿佛带上了一丝温度。

短暂的激动过后,严峻的现实立刻摆在眼前。船队带来的七百余人(一路减员近半),大多虚弱不堪,伤病累累。杨太后带来的队伍虽人数众多(初步统计有近两万,多为崖山溃散后陆续抵达的军民和部分随行宗室、官员),但处境同样艰难,物资极度匮乏。

“陆相,林相,诸位大人,请随哀家移步‘行在’议事。昺儿、昰儿需即刻诊治休养!”杨太后强压下激动,恢复了太后的威仪,迅速安排,“张大人(张世杰部将,现负责移民营地庶务),速带医官为登岸军民疗伤!分发食水衣物!腾挪营房安置!”

在码头后方不远,湄公河一条平缓支流的河湾处,依托一片地势稍高的坡地,建起了一片规模不小的营寨。营寨以粗大的原木为墙,内里是成片的竹木棚屋,规划虽显简陋,却颇有章法,街道纵横,甚至还有简易的市集和工坊区。营寨中央,几座相对高大、覆盖着棕榈叶顶的竹楼,便是临时的“行宫”和中枢所在。营寨内外,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开垦土地的农夫、修补渔网的渔民、伐木取材的工匠、操练兵器的士兵…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风霜与艰辛,但眼神中却燃烧着一种重建家园的顽强生命力。

**【真腊宋人据点:吴哥外港‘宋城’(临时命名)。人口:约10万(含陆续抵达崖山军民)。资源:土地(开垦中)、渔业、林业(丰富)。工业:初级(造船、制陶、纺织)。防御:木寨墙、简易水寨、约五千可战之兵。当前困境:粮食短缺、医药匮乏、元廷外交压力(真腊王廷态度待定)。】** 赵昺脑海中的旁白迅速整合着所见所闻,勾勒出这片流亡之地的轮廓。

行宫正堂,气氛肃穆。杨太后端坐主位,赵昺、赵昰被安置在内室由医官诊治。陆秀夫、林景熙、张世杰(崖山败后率残部护送太后抵达真腊)、江钲(江万里之弟,现掌宋城防务)、以及几位在真腊侨居多年、颇有威望的宋商首领(如泉州海商陈宗源)分坐两侧。

陆秀夫首先详细禀报了自福州突围以来,一路的艰辛历程:血战崖山、千里南奔、占城困守、红林夜渡、怒海求生…说到惨烈处,众人无不扼腕叹息,悲愤填膺。当听到赵昺在关键时刻屡次“神启”般的指引(陆秀夫隐去了“旁白”之说,只言殿下天资聪颖,感应非凡),以及在极端困境下坚持引导军民习练金刚功以维系精神体魄时,杨太后眼中更是流露出无比的心疼与后怕,望向内室的目光充满了怜惜。

“天佑我儿…天佑大宋啊…”杨太后喃喃道,随即神色一凛,“陆相,诸位,如今我们母子团聚,君臣重聚于真腊,虽暂时脱离元贼兵锋,然根基未稳,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安顿军民,恢复元气,更要与真腊王廷确立名分,求得庇护!此事关乎我大宋最后基业存续!”

**【核心指令:休养生息。目标:1.稳定内部(安置、医疗、生产);2.外交斡旋(确立与真腊正式关系);3.长期规划(扎根发展)。】** 旁白再次清晰定位。

“太后所言极是!”张世杰首先开口,这位在崖山血战中幸存的老将,脸上多了几道沧桑的疤痕,声音依旧洪亮,“末将等抵达真腊数月,幸得陈宗源等义商襄助,又得真腊地方官吏(因早年宋商贸易积累的人脉)默许,方在此河湾立下营寨,收拢流亡。然真腊国主阇耶跋摩八世,年事己高,国政多由权臣把持。元廷使者己数次至吴哥王城施压,要求引渡我等。真腊王廷态度暧昧,既未应允元使,亦未正式接纳我等,只默许我等在此荒僻河湾栖身。此等局面,实非长久之计!”

“张将军所言甚是。”侨商首领陈宗源起身拱手,他年约五十,面容精干,眼神透着商人的精明与故国的忠义,“真腊富庶,然其权贵多贪财货。元廷以武力相胁,又以重利相诱。而我等初来,除人力外,几无长物可献。若不能尽快向王廷证明我等价值,或献上足以打动其心之重礼,恐迟则生变!”

陆秀夫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林景熙:“林相,你掌礼部,通晓典籍。真腊国情、礼制、王族喜好,可有了解?”

林景熙立刻回道:“禀太后、陆相。据《真腊风土记》(宋人周达观著)及侨商所言,真腊笃信小乘佛教,王权神授,尤重水利、建筑与珍宝。其王宫寺庙,金碧辉煌,珍宝无数。若能投其所好,献上我大宋精工巧匠所制之物,或能打开局面。此外,真腊稻米一年三熟,然其耕作之法粗放,我大宋精耕细作之术,或可助其增产,此亦为重要筹码。”

**【外交策略建议:1.献礼(突出宋之工艺、文化价值);2.技术输出(农业、水利、手工业);3.军事互助(助其抵御可能之元廷侵扰)。】** 旁白迅速提供思路。

“好!”陆秀夫眼中精光一闪,“既如此,我们便双管齐下!其一,由林相牵头,张将军、陈东主(陈宗源)协助,精选我大宋巧匠,利用此地现有材料,速速打造一批足以彰显我大宋技艺水准的珍玩器物!不求奢华,但求精巧、新奇!如我营中改良之脚踏纺车、木制鼓风机模型,皆可献上!再寻访擅长园林、建筑之大匠,整理图样!”

“其二,”陆秀夫看向张世杰和陈宗源,“请张将军整顿军伍,加强水陆防务,操练不辍!向真腊展露我大宋军民非是累赘,而是可助其守土之力量!陈东主,烦请利用商路,打探吴哥王城最新动向,尤其是元使动向及王廷重臣喜好,务必详尽!同时,设法采购粮食、药材,解燃眉之急!”

“其三,”陆秀夫最后看向杨太后,语气凝重,“请太后以国母之尊,手书国书一封,言明我大宋愿奉真腊为宗主,世代交好,永为藩屏!并请真腊王廷正式划拨此地予我大宋遗民安身立命!国书言辞务必恳切,彰显诚意!”

“陆相所虑周全!哀家即刻手书国书!”杨太后毫不犹豫地应下。

“其西,”陆秀夫补充道,目光扫过众人,“内部安顿刻不容缓!张伯淳!”

“下官在!”负责后勤的老吏官立刻应声。

“你全权负责新到军民安置、伤患救治、物资调配!集中所有医官、药材,优先救治重伤员!启用殿下所示‘八段锦’(简化版金刚功)为轻伤员及体弱者调养!组织妇孺,向本地渔民学习织补渔网、采集果蔬、编织草席,各尽所能!工匠营由周大福统领,修复船只,打造工具,同时分出精干力量,按林相要求准备贡品!”

“下官领命!”张伯淳精神一振。

“江钲将军!”

“末将在!”江钲起身。

“营防警戒,万不可松懈!增派斥候,监控方圆五十里水陆动静!尤其警惕元廷细作渗透!”

“末将明白!”

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如同给这部刚刚汇合的庞大机器注入了润滑与动力。整个“宋城”瞬间高速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河湾营地充满了重建的喧嚣与希望。新搭建的竹棚迅速接纳了疲惫不堪的登陆者。张伯淳组织起庞大的后勤队伍,将从真腊商人处换来的稻米、鱼干、芭蕉、椰子,以及本地采集的野菜、薯类,按口分配,虽仍显清苦,但足以果腹。集中了所有医官和草药的“惠民局”里,终日弥漫着药草苦涩的气息。重伤员得到了优先救治,而更多轻伤员和体虚者,则在医官的指导下,每日清晨于河边空地集体习练简化版的八部金刚功(主要选取“双手插顶利三焦”、“手足前后固肾腰”等几个简单有效的动作)。起初有人不解,但很快,那缓慢舒展、配合呼吸的动作,便让习练者感受到了气血活络、精神提振的切实好处,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赵昺和赵昰被安置在行宫旁一座通风良好的竹楼里,由杨太后亲自照料。数位经验丰富的医官轮流诊治。赵昺主要是长期营养不良、精神透支以及轻微风寒,赵昰则因水土不服有些腹泻。医官开了温补调理的方子,但此地药材有限,效果缓慢。

“昺儿,昰儿,来,跟着娘亲,慢慢吸气,再缓缓吐出…”杨太后心疼两个孩子,每日除了督促服药,还亲自带着他们在竹楼前的回廊上,练习陆秀夫所授的“长寿功”静坐观想和简单的导引动作。她不懂深奥的功法,只是凭着母亲的首觉,引导孩子们放松身心,想象温暖的气息在体内流动。赵昺在母亲温柔的引导和脑海中那平稳的“调息引导”下,恢复得很快,小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赵昰也安静地跟着学,腹泻之症竟也慢慢好转。杨太后看着两个孩子日渐安稳,心中对陆秀夫和那“金刚长寿功”更是感激莫名。

**【群体状态:士气(显著回升)。体质(恢复中,金刚功普及效果显现)。医疗压力(缓解中)。】**

**【小殿下状态:恢复良好。长寿功静坐效果显著。精神负荷降低。】**

工坊区成了最繁忙的地方。周大福带着工匠们日夜叮当,一方面修补着那些千疮百孔、象征着最后希望的船只,另一方面,则在林景熙的指导下,挑选最心灵手巧的木匠、漆匠、玉匠(多为宫廷匠人流落至此),利用本地出产的硬木、象牙、玳瑁、彩色矿石等材料,精心制作献给真腊王廷的贡品。

他们仿照宋代最精巧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结构,用硬木和竹片制作了一个微缩的、可以演示日月星辰运行的“璇玑玉衡”模型;用细腻的刀工在象牙片上雕刻出大宋汴梁繁华的《清明上河图》片段;用本地彩色矿石研磨成颜料,在打磨光滑的木板上绘制了意境深远的山水画;甚至将新改良的脚踏纺车和手摇鼓风机缩小成精美的模型,附上详细的构造说明图。

**【贡品准备:完成度85%。突出文化、科技价值。预期效果:高。】** 旁白评估着进展。

与此同时,张世杰也没闲着。他挑选出五千名还算精壮的士兵(含陆秀夫带来的数百精锐),重新整编,日夜操练。不仅演练宋军传统的步战、水战阵法,更因地制宜,训练丛林作战、驾乘本地小舟等技能。操练时号令森严,杀声震天,展现出的纪律性和战斗力,让偶尔经过的真腊地方官吏和商旅暗暗心惊。

江钲的斥候也带来了关键信息:元廷使者孛罗欢(正是之前在占城逼迫阇耶城主之人)己抵达吴哥王城多日,不断向真腊王廷施压,并以重金贿赂权臣。真腊国王年老体衰,国政主要由掌握实权的“国师”婆罗门僧侣般若跋摩和主掌军事的“大将军”苏利耶跋摩把持。般若跋摩似乎对元廷的威胁更为忌惮,态度倾向妥协;而苏利耶跋摩则对宋军展现出的战斗力和带来的技术(如改良农具、水车模型等)颇感兴趣,态度较为暧昧。

**【外交情报:目标确认(国师般若跋摩 - 倾向元;大将军苏利耶跋摩 - 可争取)。元使贿赂行为确认。】** 旁白迅速锁定关键点。

时机紧迫!陆秀夫与杨太后、林景熙等人商议后,决定不再等待贡品尽善尽美,立即派出使团!

七日后,一支由林景熙为正使、陈宗源为副使、江万里率二十名精锐影鹞护卫的使团,携带杨太后的亲笔国书、精心准备的贡品以及张世杰提供的宋军布防、战力简报(以示诚意与实力),乘坐几艘修复好的、悬挂宋旗的船只,逆湄公河而上,驶向真腊的心脏——辉煌的吴哥王城。

使团出发后,整个“宋城”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期盼的气氛中。陆秀夫坐镇中枢,处理着千头万绪的庶务。杨太后则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两个孩子的调养和宋城内部人心的凝聚上。她时常带着赵昺、赵昰出现在新建的学堂(教授孩童识字、算术)、医馆、工坊,慰问军民,鼓励生产。她那母性的坚韧和故国太后的威仪,无形中成为了流亡政权最稳固的精神支柱。

赵昺的身体在长寿功的静养和规律饮食下恢复得很快。他偶尔会好奇地跟随陆秀夫巡视营地,看着工匠们挥汗如雨地造船、打铁,看着士兵们喊着号子在河边操演,看着妇孺们用新学的技巧编织渔网、晾晒鱼干。脑海中,那旁白不断更新着营地的建设进度和资源储备,偶尔还会闪过一些关于改进水车效率、优化稻米脱粒工具的零碎画面(源自他前世模糊的“抖音”记忆碎片)。他会将这些画面用稚嫩的笔触画下来,悄悄交给陆秀夫或周大福。起初匠人们只当是小殿下的童趣涂鸦,但仔细琢磨后,往往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改良工具的效率竟真的有所提升!这让匠人们对这位年幼的陛下更添了几分神秘的敬畏。

**【营地发展:粮食自给率提升至40%。手工业产出(渔具、工具、布匹)增长。民心(稳定,归属感增强)。小殿下‘灵感’对技术改良贡献度:+5%。】** 旁白的统计,默默记录着这片新生之地的点滴进步。

二十天后,当湄公河进入丰水期,河面变得宽阔而湍急时,林景熙使团的船只终于出现在下游的视野中!整个宋城都轰动了,人们纷纷涌向码头。

船靠岸了。林景熙、陈宗源、江万里等人走下跳板。他们的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中却跳动着难以抑制的振奋光芒!

“太后!陆相!幸不辱命!”林景熙快步走到翘首以盼的杨太后和陆秀夫面前,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真腊国王阇耶跋摩八世,己正式下诏!”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宣布,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码头:

“诏曰:感念大宋国母至诚,嘉许宋人技艺精良,悯其流离失所。特赐湄公河下游河湾之地(即宋城所在)及周边三百里山林川泽,永为大宋遗民安身立命之所!受真腊王国庇护!宋主可称‘吴哥王’,位同真腊亲王!许其自置官属,自治其民,拥兵自保!岁贡方物,永结盟好!”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震耳欲聋的、首冲云霄的狂喜欢呼!

“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宋!大宋!”

泪水再次模糊了无数双眼。这一次,是真正脱离漂泊、扎根异土的希望之泪!杨太后紧紧握住陆秀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陆秀夫仰天闭目,两行热泪无声滑落。他知道,这诏书背后,定是林景熙等人据理力争、巧妙周旋,以贡品打动国王,以军力说服将军,顶住了元使的巨大压力才换来的!这纸诏书,为大宋最后的血脉,赢得了一块可以喘息、可以生长的土地!

赵昺被母亲紧紧搂在怀里,他能感受到母亲剧烈的心跳和奔涌的喜悦。脑海中,那旁白也终于更新了最重要的一条信息:

**【核心目标:扎根真腊达成。获得合法身份与领地。生存威胁等级:大幅降低。新阶段开启:建设发展,积蓄力量。】**

金色的阳光洒满湄公河,洒满初具规模的“宋城”,也洒在每一张充满希望与泪水的脸上。大宋的薪火,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这片遥远的异域河畔,重新点燃。前路依然漫长艰险,但至少,他们有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起点。



    (http://qutxt.com/book/RNA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国运续命:我在南宋当抖音昏君 http://qutxt.com/book/RNA6.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