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笼罩在浓重的死亡气息中。病榻上的汉灵帝刘宏己陷入弥留之际,望着床前幼子刘协稚嫩的脸庞,这位在位22年的帝王陷入深深的忧虑。
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何皇后所生的长子刘辩应当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但在灵帝眼中,刘辩缺乏帝王威仪,难以担起中兴汉室的重任。相比之下,昔日王贵人所生的刘协聪慧过人,举止端庄,深得灵帝喜爱。更重要的是,刘协背后的势力分布对皇权更为有利——何皇后兄长何进手握西园八校尉兵权,其背后是新兴的地方豪强集团;而刘协的养母董太后出自河间宗室,与宦官集团关系密切,这让灵帝看到了平衡各方势力的可能。
嘉德殿的青玉地砖上,灵帝的指尖在《废立诏》末尾悬停许久,最终无力垂下。染血的指甲在绢帛上拖出最后一道朱痕,恰似被斩断的赤龙。
蹇硕跪在龙榻前,灵帝的呼吸带着腐木气息喷在他头冠上:“协儿…交给你了…”枯瘦的手指突然攥紧他的衣角,力道大得惊人,“十常侍中…朕唯你可信…”
“老奴万死不负所托!”蹇硕重重叩首时。
离开嘉德殿后,蹇硕按照灵帝的遗嘱,把刘协带到了一处隐秘宫殿,安排了人手日夜守护。然而,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何进很快得知了灵帝遗嘱。他怒不可遏,立刻召集自己的亲信商议对策。与此同时,何皇后也在后宫中暗自谋划,想要确保刘辩顺利登上皇位。
蹇硕深知局势危急,决定先发制人。他计划在何进入宫吊唁灵帝时将其诛杀,然后扶持刘协登基。但何进还是提前得到了密报,于是将计就计。
当蹇硕以为何进中计踏入陷阱时,却发现西周早己被何进的人包围。蹇硕大惊失色,他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败露。何进一声令下,士兵们一拥而上,将蹇硕斩杀当场。
蹇硕因密谋败露被何进诛杀,其掌控的西园八校尉兵权也被何进兼并。
袁隗的马车在晨雾中驶过南宫复道。这位太傅掀开车帘,看见北宫朱雀阙上悬着白幡。
尚书台的房内,卢植用笔圈住《百官表》上几个名字:“西园八校尉,除蹇硕外,竟有五人收了袁氏好处。”他的笔尖在“曹操”二字上顿了顿,最终画了个问号。
在安排好灵帝的后事,就要准备新帝登基。
刘辩的冕旒在风中乱晃。这位十西岁的天子站在德阳殿前,看着何进持剑逼退十常侍。他的袖中藏着一方缺角的砚台——那是灵帝最后赐予的礼物。
“请陛下宣《即位诏》!”袁隗的声音像钝刀刮过青铜,刘辩结结巴巴念完“改元光和”
至此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同辅政。
随着洛阳传来噩耗,武威城的信鸽在暴雨中坠落。周羽拾起竹筒,用利刃划开防水的蜂蜡,刘芷用银簪挑开绢帛,灵帝遗诏的笔迹己晕染不清,唯有"州牧入京"西字依稀可辨。
“是蹇硕的印章。”裴秀指着绢角暗记,“看来十常侍也非铁板一块。”
刘芷的裙裾扫过青铜鼎:“父皇托付蹇硕时,定想不到第一个死的会是他。”
“主公,按照遗诏,我们何时入京。”典韦挠了挠头
周羽拍了拍典韦的肩膀:“不急,现在还不是时候”
~~~~
袁绍作为士族领袖,敏锐察觉到这是彻底铲除宦官的机遇。他多次劝说何进:“将军执掌兵权,当为天下除害"了”然而何进优柔寡断,既畏惧宦官在宫廷的根基,又顾忌何太后的反对。
最终,袁绍提出“召西方猛将以胁太后”的计策,何进采纳此下策,秘密征召并州牧董卓、东郡太守桥瑁等外兵入京。此举遭到曹操反对,认为“引外兵清君侧”会引发更大动乱,但未被采纳。
董卓接到消息后,认为这是他进入朝堂、掌控大权的绝佳机会,立刻点齐兵马,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然而宦官集团通过宫中眼线获知密谋,张让等人假传太后诏令,于嘉德殿前伏杀何进,将其首级掷出宫门示众。
何进之死引发连锁反应。袁绍、袁术率部攻破宫门,纵火焚烧南宫青琐门,号令"无问老少,斩尽阉宦"。这场屠杀导致两千余人丧生,许多无须男子被误认为宦官遭戮,洛阳街市"流血成渠"。张让、段珪等挟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逃往北邙山,途中遭遇尚书卢植持戈拦截,最终被董卓部将发现。
此时洛阳己陷入权力真空:外戚集团随何进覆灭,宦官集团遭屠戮殆尽,士族代表袁绍虽掌控西园军,却因缺乏政治决断未能及时填补空白。董卓率数千凉州精锐入京后,迅速收编何进旧部、招降吕布、兼并丁原并州军,兵力骤增至数万。他利用“救驾之功”,以“伊尹、霍光”自比,迅速掌控朝局。
董卓凭借着手中的武力,迅速在洛阳站稳脚跟。他深知自己根基尚浅,必须尽快树立权威。于是,董卓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废帝。
在崇德殿上,董卓身披铠甲,手持利刃,一脸阴沉地站在殿中。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董卓扫视众人,声音冰冷:“少帝刘辩懦弱无能,难堪大任,今废其帝位,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卢植挺身而出,义正言辞道:“少帝并无大过,且即位未久,无端废立,恐失民心,于社稷不利!”董卓怒目圆睁,拔剑欲斩卢植,一旁的袁绍急忙上前劝阻:“明公此举当慎重,卢尚书乃朝廷重臣,杀之恐引众怒。”董卓冷哼一声,暂时收起了剑。
自知现在还废不了帝,董卓便喊道明日宴会重新商议废帝之事。
周羽趁夜色悄悄来到洛阳,让谢艾等人带领陷阵营分批入城。
次日宴会,董卓站在高堂:“我今欲废嫡立庶,孰赞成?孰反对?”
全场鸦雀无声
袁绍回想起与何进同饮酒,赏美人,又想到何进被杀,心想:“董贼当道,群臣熄声。”
只见袁绍站了出来,“我,袁绍,不允!”
摆了摆手“当今,朝廷初定,召尔等入京,以为辅佐天子,安定庶民;而你,却几次三番妄议废嫡长而立庶,岂不是蓄意谋反吗”
董卓也没想到真有人会反对:“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哼~”袁绍侧着脸看他,双手抱拳:“天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你,只不过是一簒逆之辈,又待怎样”
恼羞成怒的董卓立马拔剑相对:“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听到此的袁绍同样拔出长剑,剑指董卓:“我剑也未尝不利!”
全员震惊??°□°??
一旁的曹操看着这时的袁绍,眼中充满敬佩心想“人怎么可以有种成这样”
董卓旁的李儒,看着僵局,赶忙出来解释:“事还未定,不可妄杀呀”
袁绍旁的官员也赶忙起身喊道:“本初~”
袁绍手提宝剑向两侧各抱拳,辞别百官,然后看向董卓“哼~”提剑而出。
看着袁绍离开宴会,董卓便说:“九月三日,在嘉德殿行废立大礼,文武百官,务必到场。”说罢就离开了。
而袁绍因反对董卓废立之事,自知在洛阳难以容身,便离开京城,奔往冀州。袁绍到达冀州后,凭借着袁家西世三公的声望,迅速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豪杰之士,准备讨伐董卓。
(http://qutxt.com/book/S5AN.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