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6章 雪后初霁,立身之本

趣书网 更新最快! 我在四合院有个小空间 http://qutxt.com/book/JH9K.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跟聋老太太聊过之后,何修远心里踏实了不少,但也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接下来的几天,他上班下班,日子过得更加沉稳。许大茂可能是被上次敲打得有点怕了,也可能是忙着钻营别的事儿,没再来惹他。刘家暂时也没再闹出大动静。院子里依旧是那种冰封般的安静,只有各家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昭示着里面的人还在努力地活着。

这天傍晚,下了一场小雪。雪花不大,飘飘扬扬的,给灰扑扑的西合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何修远下班回来,看到一大爷易中海正拿着把大扫帚,在院子里默默地扫雪。

雪刚停,其实不扫也碍不着走路,但易中海扫得很认真,一帚一帚,把从他家门口到院子中央、再到水龙头的那一小片地方,扫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底下青灰色的砖地面。

“一大爷,忙着呢?”何修远停下自行车,走过去打了声招呼。

“欸,修远回来了。”易中海停下手里的活儿,首起腰,捶了捶有些酸的后腰,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刚下班?”

“嗯。您这……”何修远指了指扫帚,“雪不大,明儿一早就化了,不用特意扫。”

“嗨,闲着也是闲着。”易中海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无奈,“活动活动筋骨。再说,扫干净点,晚上起夜或者去倒水,不容易滑倒。”他看了看天色,“天黑得早,路滑,不安全。”

何修远点点头,没再多说。他知道一大爷这是习惯,也是一种责任感。这么多年,院里大大小小的事,明面上的、私底下的,都少不了他操心。虽然现在形势变了,他说话的分量不如以前了,但这份担当还在。

“您老也注意身体,别太累着。”何修远叮嘱了一句,准备回屋。

“欸,修远,等等。”易中海却叫住了他,“你要是不忙,到我屋里坐会儿?暖和暖和。”

何修远有些意外,但还是点点头:“行啊,一大爷。”

他跟着易中海进了前院一大爷家。屋里收拾得比老太太那边更利索些,虽然家具也都是旧的,但擦得干干净净。炕烧得很热,一大妈(虽然何修远没见过,但知道一大爷是老伴儿没了)留下的针线笸箩还放在炕头,像是女主人刚刚离开一样。

易中海让何修远上炕坐,给他倒了碗热水,自己则坐在炕沿边的小板凳上,拿起旱烟袋,慢慢地装着烟丝。

屋子里很安静,只有烟丝燃烧的“滋滋”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修远啊,”易中海抽了两口烟,缓缓开口,“你来这院里,觉得……还习惯吗?”这话问得跟聋老太太有些像。

“挺好的,一大爷。”何修远回答得依旧谨慎,“大家伙儿都挺照顾。”

易中海点点头,没接这话茬,反而问道:“你……是上过朝鲜战场的吧?”

“嗯。”何修远应了一声,没多说。

“不容易啊……”易中海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敬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都是好样的!国家亏待不了你们。”

他顿了顿,像是斟酌着词句:“这院子里啊,人多嘴杂,心思也多。有的人呢,就认眼前这点东西,为了一根葱、半头蒜都能打起来。有的人呢,就喜欢看别人笑话,甚至落井下石。还有的人……心思活泛,就想着怎么钻空子,捞好处。”

“你是个正派人,又是吃公家饭的,身份不一样。”易中海看着何修远,眼神诚恳,“有些事,你可能看不惯,但在这院里,水太深,别轻易往里头扎。该管的,你穿着这身皮,按规矩管,谁也说不出什么。不该你管的,尤其是各家那点家务事、陈芝麻烂谷子的恩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落得个清净。”

这话,比聋老太太说得更实在,更具体。

“您说的是。”何修远点点头,“我明白。”

“还有啊,”易中海又抽了口烟,“这院里,有几户人家,日子过得确实难。就说秦淮茹家吧,一个寡妇拉扯三个孩子,还有一个老婆婆,不容易。傻柱那小子,心是好,就是嘴巴不饶人,做事也毛糙。你要是方便,力所能及地,搭把手,照应一下,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他看了何修远一眼,补充道:“当然,得把握好分寸。人言可畏啊,尤其是在这年头。”

何修远心里明白,一大爷这是在提点他,既要他保持公道和原则,也要他有人情味,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自己。

“一大爷,您放心,我心里有数。”何修远说道,“院里的情况,我看着呢。该怎么做,我懂。”

“那就好,那就好。”易中海欣慰地点点头,“你是个明白事理的。有你在,这院里啊,也能安稳不少。”他像是卸下了什么担子似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大多是关于院里一些日常琐事,比如冬天储藏大白菜的法子,哪家的煤球快烧完了等等。何修远认真听着,偶尔问几句,也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比如后世更科学的储藏方法,当然他不能明说)掺杂在里面提了提。

从一大爷家出来,天己经完全黑了。院子里新落的雪在昏暗的路灯下泛着清冷的光。何修远呼出一口白气,感觉心里亮堂了不少。

聋老太太是从人性的角度看问题,提醒他守住本心。而一大爷易中海,则是从处世的角度教他方法,告诉他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立身。

这两位老人,一个洞若观火,一个世事洞明,都是这西合院里的“定海神针”。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指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他回到自己的小屋,关上门,炉火依旧烧得很旺。他走到桌前,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开始默默地写着什么。

是人名,院里各家各户的人名。他在每个人名后面,用简单的词语标注着他们的特点、关系,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可以团结的地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风雨欲来的前夜,他需要把一切都考虑得更周全。



    (http://qutxt.com/book/JH9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
趣书网 有求必应! 我在四合院有个小空间 http://qutxt.com/book/JH9K.html 全文阅读!趣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