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李主任求援
秋日的风带着几分凉意,漫不经心地掠过窗外的梧桐树梢。
那些巴掌大的叶子被风拂得轻轻摇曳,叶与叶之间相互触碰、摩擦,发出细碎而持续的沙沙声,像是谁在用指尖轻轻拨动着无形的琴弦,奏响一曲属于自然的低语浅唱。
这样的午后,阳光也变得吝啬起来,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积着薄尘的窗台上,更添了几分落寞。
整个厂区仿佛都被这慵懒的氛围包裹着,连平日里机器运转的轰鸣都似乎减弱了几分。
几片已经染上深秋色彩的叶子,黄得透亮,像是被风特意挑选出来的信使,带着不舍的姿态,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
它们在空中短暂地舞蹈,最终轻盈地落在采购科的窗台上,叠在一起,像是一封封来自天空的金色信函,只是无人知晓里面写着怎样的秋意。
李大忠就站在李辰溪办公室的门外,脚边的地面上有一小片刚被风吹来的落叶。
他抬起的右手悬在门板前,指节因为微微用力而有些发白,却迟迟没有落下。
那扇红漆斑驳的木门,此刻在他眼里仿佛变得格外沉重。
这几天心里的憋闷,像一团湿冷的棉花,堵得他喘不过气。
老孙和小刘那俩人的行径,更是像阴雨天里的霉斑,怎么也挥之不去。
午休那会儿,办公室里本应是片刻的宁静,大家要么趴在桌上打个盹,要么翻看几页旧报纸。
可老孙和小刘偏不,俩人凑在一块儿,故意把闲聊的嗓门提得老高。
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废话,夹杂着几句阴阳怪气的调侃,像一把把钝刀子,在旁人耳边来回刮蹭。
李大忠实在看不下去,走过去好言相劝,说大家下午还要干活,让他们小声点儿。
可那俩人呢,眼皮都没抬一下,老孙甚至还冲他撇了撇嘴,说几句闲话碍着谁了,难不成还耽误李股长您发财?说完俩人还相视一笑,那笑声里的嘲讽,像针一样扎人。
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厂里的规矩摆着呢——只要每月的采购任务按时完成,没出啥大纰漏,就算是跟顶头上司闹点不痛快,也掉不了这份工作。
这年头,谁家不是指着这份工分过日子?厂长就算再看谁不顺眼,也没权力随便砸了人家的饭碗。
就因为吃准了这一点,这俩人最近更是变本加厉。
不光是嘴上不饶人,干活也开始耍起了滑头。
采购计划该交的时候拖着不交,非得等到催了两三遍,实在躲不过去了才慢吞吞地交上来,里面还净是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错漏——要么是把型号写错了,要么是数量对不上。
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毛病,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李大忠心上,让他夜里躺在床上都忍不住翻来覆去地琢磨,越想越觉得窝火。
“进来吧。”
门内传来李辰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像是一块投入静水的石子,打破了门外的凝滞。
那声音里带着些许长时间伏案工作后的沙哑,却依旧清晰可辨。
李大忠像是被这声音推了一把,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推开了那扇门。
一股淡淡的墨香混着浓茶的苦涩气息扑面而来,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些。
这味道他太熟悉了,是李辰溪办公室独有的味道——每次来这儿,都能闻到这股油墨和茶香交织的气息,像是在诉说着主人的勤勉。
李辰溪正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桌上的文件,手里的钢笔在纸上快速移动,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这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听到门响,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落在李大忠脸上,很快就捕捉到了他眉宇间的疲惫和愁绪。
李辰溪放下笔,站起身,从墙角的暖水瓶里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递到李大忠手里:“大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遇上啥难处了?”
搪瓷茶杯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烘烘的,一直暖到心里。
李大忠捧着杯子,指尖微微有些颤抖,他张了张嘴,把这几天积攒的委屈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从午休时的吵闹,到工作上的敷衍,再到会议上的公开顶撞,他越说越激动,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声音都有些发紧。
“十六叔,我真不是怕他们俩,”李大忠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是怕这俩人天天这么折腾,把五股的风气都带坏了!您看看老张他们,为了赶采购计划,天天加班到半夜,眼都熬红了;
小李刚从学校毕业,一股子干劲,就盼着能做出点成绩来。
要是因为这俩人搅和,让大家的心都散了,那之前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吗?”
他想起昨天开会时的场景,老孙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新采购方案往桌上一摔,说这方案看着漂亮,根本不接地气,还说制定方案的人是“只会啃书本的书生,哪懂实际采购的门道”。
那句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扇在他脸上。
而小刘在一旁跟着帮腔,说什么“还是老办法靠谱,别瞎折腾”,那阴阳怪气的语调,让他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辰溪听完,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缓缓靠回办公椅里,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穿过他鼻梁上的镜片,在脸上投下一小块明亮的光斑,让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模糊,又带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声音不疾不徐:“大忠,这事要解决,眼下有两条路可走。”
他顿了顿,看着李大忠的眼睛,继续说道:“第一条,以他们工作失职为由,直接打报告把他俩调去别的部门。
这样做最省事,问题能马上解决,但坏处也明显——其他人可能会觉得你度量小,容不下提意见的人,说不定还会背后议论,说你借机打压异己,这对五股的团结没好处。”
“第二条路,就是先忍着。
他们不是爱耍小聪明吗?那就让他们接着耍,你睁大眼睛看着,等他们犯了真正的大错,抓个现行,到时候再动手,谁也说不出啥闲话。
不过这法子得有耐心,得沉得住气,不能被他们的小动作搅乱了心神。”
李大忠捧着茶杯,目光落在杯底打转的茶叶上,心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他想起老张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忠你尽管放手干,我们都支持你”时的坚定;
想起小李拿着修改了好几遍的采购清单,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想起大家围在办公室的火炉旁,讨论着怎么能把采购成本再降一点时的热火朝天……
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他猛地握紧了茶杯,温热的茶水晃了晃,差点洒出来。
“我选第二条。”李大忠抬起头,眼神里的犹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五股现在就像刚冒头的嫩芽,经不起折腾。
不能因为这俩人,让大家的心凉了。”
李辰溪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点了点头:“好,有这份心就好。
回去后别急着琢磨这些事,找几本书看看,说不定能从里面悟出点门道。
记住,当领导就跟炖肉似的,火急了容易糊,得小火慢慢咕嘟,才能入味。”
李大忠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朝李辰溪鞠了一躬,转身轻轻带上门,脚步沉稳地走了出去。
看着他挺直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李辰溪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去,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先前的安静,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
李辰溪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高耸入云的烟囱,白色的烟雾像一条细长的带子,慢悠悠地飘向灰蒙蒙的天空,最后消散不见。
一股莫名的空落感涌上心头,让他觉得有些百无聊赖。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科研室。
那间堆满了零件、工具和图纸的屋子,曾经是他每天待得最久的地方。
多少个日夜,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围着工作台,讨论方案、绘制图纸、调试机器,连吃饭都顾不上。
可自从升任科长后,每天被各种会议、报表和琐事缠身,已经有快一个月没踏进去过了。
李辰溪推开门,朝着科研室的方向走去。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机器运转的嗡嗡声和偶尔响起的讨论声,一股熟悉的热浪夹杂着机油、焊锡和金属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他下意识地皱了皱鼻子,心里却涌上一股亲切感。
“李股长来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科研室里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响起一片热情的招呼声。
老陈手里还拿着一把扳手,笑着打趣道:“瞧瞧我这记性,该叫李科长才对!咱们李科长可是高升了,还能想着来咱们这小地方转转,真是稀罕。”
大家都笑了起来,纷纷改口叫“李科长”。
李辰溪也笑着摆摆手,和大家一一打招呼,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意,让他心里暖暖的。
他的视线落在角落里,那里放着一台裹着透明防护膜的机器,正发出轻微的震动声,是空气炸锅。
“李科长,您可算来了!”林建摘下头上的安全帽,露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快步走了过来。
他的护目镜上沾满了油污,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李辰溪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段时间实在太忙,总想来看看,一直没抽开身。”
林建连忙摆手:“您忙您的,我们都理解!现在您是科长,管着一大摊子事,可比我们这儿辛苦多了。”
李辰溪走到空气炸锅旁边,仔细打量着这台自己曾经倾注了不少心血的机器,问道:“这东西在国外卖得怎么样?没出啥岔子吧?”
提到这个,林建的兴奋劲儿更足了,嗓门都提高了几分:
“卖得太好了!简直是抢着要!前几天外贸科的人还来电话,说好几个国家的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让咱们赶紧加把劲生产呢!”
他说这话时,脸上满是自豪,毕竟这机器从图纸变成实物,他全程都参与了,现在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心里比谁都高兴。
李辰溪点了点头,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台小小的空气炸锅竟然能在国际市场上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在后世,这不过是家家户户厨房里常见的小家电,可在现在,它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
就在这时,林建的话突然停住了,像是被人猛地捂住了嘴。
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工装裤的裤腿蹭到了工作台边缘的零件盒,里面的螺丝、螺母滚出来几个,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在这突然安静下来的科研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李辰溪心里咯噔一下,察觉到不对劲,连忙转过身。
门口站着的是李崇光。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领口系得整整齐齐,胸前口袋里插着的钢笔闪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他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快速扫过屋里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李辰溪身上,脸上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笑容,似笑非笑。
“恭喜啊,李科长。
”李崇光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他走上前,伸出手,看似随意地拍了拍李辰溪的肩膀,那力道却大得惊人,让李辰溪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才站稳。
李崇光心里头正憋着一股火。
上次见到李辰溪的时候,对方还只是个股长,跟在自己身后点头哈腰的。
这才多久啊,竟然一步登天,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他为了这个科长的位置,熬了多少年,跑了多少趟领导办公室,陪了多少回笑脸,才好不容易熬出头。
可李辰溪呢?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爬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高度,这让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涩,还有着难以掩饰的嫉妒。
站在一旁的林国,紧张得喉结上下滚动了好几下。
他偷偷瞥了李辰溪一眼,又赶紧低下头,眼睛死死盯着自己的鞋尖,脚尖无意识地踢着地上的一个螺丝帽,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其他技术员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调试电路板的滋滋声没了,笔尖在记录本上滑动的沙沙声也消失了。
整个科研室里静得可怕,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一下一下,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李崇光根本没等李辰溪回应,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就往自己的办公室拽。
李辰溪只觉得手腕被攥得生疼,白衬衫的袖口都被扯得变了形。
他下意识地想挣脱,却能感觉到对方掌心里传来的灼热温度,还有那股不容抗拒的急切。
“李科长,这是……”李辰溪皱着眉,有些不解地问道。
“到我办公室说。
”李崇光头也不回,猛地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
厚重的木门撞在墙上,发出“哐当”一声闷响,门框上的灰尘被震得簌簌往下掉,像下了一场微型的灰雪。
一进办公室,一股浓烈的烟草味就呛得李辰溪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地堆着文件,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满满当当的,最上面那一根还冒着袅袅的青烟,显然刚被摁灭不久。
李崇光松开手,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翻找着什么,又“砰”地一声合上,金属抽屉滑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让人听着心里发紧。
他转过身,身体微微前倾,几乎要贴到李辰溪脸上,压低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异样的急切,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贪婪的光:“辰溪,你老实说,你手里还有没有别的好点子?胡厂长下了死命令,让咱们科研室必须再拿出一个能跟空气炸锅比肩的产品,越快越好!”
李辰溪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陷入了沉思。
他太清楚现在国内的工业水平了,别说和后世那个制造业遍布全球的中国比,就算和同时代的发达国家比,也差着一大截。
基础工业薄弱,技术人才短缺,生产设备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在短时间内研发出一款能和空气炸锅相媲美的产品,简直是难如登天。
他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李崇光急匆匆地打断了……
(http://qutxt.com/book/RKG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txt.com。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qutxt.com